在電機生產制造過程中,定子繞線是決定產品性能與可靠性的核心工序。其中,排線不齊、斷線、傷線、張力不均等問題不僅影響生產效率,更會導致電機溫升過高、絕緣
失效、振動噪音增大等質量隱患。
要實現高良品率的穩定生產,須從設備設計與工藝控制層面系統優化。基于對電機自動化生產線的深入研發與生產。總結出提升定子繞線機良品率的6個關鍵控制點。這些要點已成為行業通用技術標準,也是在選型與驗收時應重點關注的核心維度。

一、恒張力閉環控制:確保繞線過程的張力穩定
在繞線過程中,張力波動是導致線圈松緊不一、層間塌陷或漆包線拉斷的主要因素。尤其在高速繞線時,隨著線盤直徑變化,張力易出現顯著差異
關鍵控制點:可采用電子張力控制器,配合張力傳感器形成閉環反饋系統,實時調節輸出張力。
二、高精度排線機構:實現微米級導線定位
排線精度乃是直接影響線圈的整齊度、槽滿率和端部成型質量。若排線出現偏差會導致跨槽、疊厚超標等問題。
關鍵控制點:可通過伺服電機驅動,精密絲杠或同步帶傳動,實現微米級分辨率。同時需具備隨動控制功能,確保排線速度與主軸轉速嚴格同步,避免“堆線”或“漏線”
三、防傷線結構設計:保護漆包線絕緣層的完整性
漆包線絕緣層一旦破損,極易在后續浸漆或運行中發生匝間短路,造成批量性故障。
關鍵控制點:導線接觸部件(如線嘴、導輪、過線孔)應采用硬質合金或光滑涂層材料,邊緣(做倒圓處理,繞線路徑應盡量平直、減少彎折角度,避免金屬毛刺或銳邊刮擦。
四、斷線自動檢測與停機保護:防止無效作業
斷線若未被及時發現,設備繼續空統,則造成大量材料與工時浪費。
關鍵控制點:可在繞線路徑中設置斷線感應裝置,一旦檢測斷線,系統應自動停機,并觸發聲光警報,同時在人機界面顯示故障信息,便于快速排查。
五、自動掛線與起始行為:確保首圈精準入槽
在傳統制造生產中,人工掛線存在定位不準、松脫風險,是導致首圈偏移、跳槽的主要因素。
關鍵控制點:可配置氣動夾線機構或視覺輔助定位系統,自動引導線頭進入預定槽位并完成固定。
六、高剛性模縣與穩定夾持:保障繞線動態平衡
繞線過程中若模縣精度不足或夾持不穩,會導致定子在高速繞線中產生振動感偏移,引發排線紊亂。
關鍵控制點:模具上應采用高精度加工工藝,夾持機構上可采用啟動或液壓鎖緊方式,夾持力可調,適應不同疊厚與外徑,對于較大型定子,可應增設輔助支撐結構以增強整體剛性。